欢迎访问LINK FASHION服装展会官网!

2026年5月13日-15日 国家会展中心(上海)

时尚资讯

无性别主义时尚,如何重构服装行业规则?

 


Oversize的西装和工装裤被女孩热衷,利落而帅气;

粉色柔和的花衬衫也被不少男性喜爱,干净而优雅;

这些看似“错位”的穿搭,正在悄然重构审美的坐标系。

image.png


当服装不再被简单地归类为“男装”或“女装”,当时尚的焦点从“穿得像个性别”转向“穿得像自己”,一场深刻的行业变革已然来临。无性别时尚早已走出T台的秀场,成为Z世代衣橱里的“默认选项”,更成为女装行业无法忽视的颠覆性力量。



01

数据背后:谁在悄悄改写女装游戏规则?


1、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《2025年中国服饰产品消费行为调查数据》,中性风以19.86%的偏好度,显著超越淑女风(13.22%)和韩系风(11.91%),成为仅次于休闲风(36.93%)的主流选择。这意味着大家的穿着不仅是审美偏好的变化,更是消费结构的重塑。


▲图源:艾媒咨询《2025年中国服饰产品消费行为调查数据》


2、京东《潮流服装消费趋势报告》显示,Z世代推动“男女同款”服饰成交额同比增长4.3倍,其中女性消费者贡献了65%的成交额——她们正主动打破传统性别角色的着装束缚,通过服装表达独立、自信与力量。


▲图源:《2025京东服饰春夏趋势白皮书》


3、小红书上“无性别穿搭”话题累计730.9万讨论,抖音相关短视频播放量突破211.5亿次,微博上无性别穿搭话题也热度不断。这些数字共同印证:无性别已从亚文化走向大众市场,成为品牌必须面对的现实。

image.png



02

潮流溯源:一场跨越半世纪的“风格轮回”


无性别主义”(Unisex)概念最早于1968年出现在《纽约时报》,但其精神内核早已深植时尚史,这不仅是审美的轮回,更是社会观念在时尚领域的螺旋式上升:


●1966年,伊夫·圣·罗兰推出第一套女性吸烟装,开启“男装元素女装化”的先河;

20世纪70年代,“无性别风”成为欧洲反叛战后性别刻板印象的武器,从女性的裤装革命到男性的“孔雀革命”,色彩与款式逐渐挣脱性别枷锁;

21世纪,Chanel、Gucci等奢侈品牌持续推动中性设计,而ZARA、H&M、UNIQLO、无印良品等快时尚巨头则通过设立无性别专区,将这一趋势民主化;

近年,本土新锐品牌Bosie、REVERB、FMACM等精准切入赛道,以“无性别”作为品牌核心身份,获得市场热烈回应。

image.png


03

无性别趋势破圈背后的三重驱动


1、消费主体变革:Z世代的“我”身份宣言


作为消费新主力,Z世代与千禧一代将服装视为自我身份的延伸。他们拒绝被传统性别标签定义,追求“风格即态度”的穿着哲学。一件oversize西装,不再是“男装”或“女装”,而是个人审美的宣言。


▲图源:《2025京东服饰春夏趋势白皮书》


2、社会观念演进:性别流动与女性崛起


社会观念的开放与女性地位的提升,正推动着着装权力的重构。当传统的“柔美”女装无法满足现代女性对“权力着装”的需求时,借鉴男装元素、剪裁利落、风格简洁的无性别服饰,便以其独有的专业感与力量感,精准契合了她们表达独立与权威的内在诉求。


 3、产业内生动力:效率革命与可持续转型


从商业本质看,无性别策略为品牌带来切实效益:

降低成本:单一版型、一条生产线覆盖全客群,研发与生产成本显著降低;

优化库存:同一SKU同时面向男女市场,库存周转效率提升;

契合可持续:据麦肯锡数据,全球每年生产1000亿件衣物,其中60%被快速弃用。无性别服饰主张的经典设计与长效穿着,直击行业过度消费痛点。


▲图源:优衣库官网



04

行业变革:从设计到供应链的全面重塑


无性别趋势的深入,正推动女装行业经历一场从创意源头到生产末端的系统性升级。这场变革具体体现在设计逻辑、供应链挑战与品牌认知三个核心层面。


1、设计逻辑:从“性别导向”到“风格导向”的根本转变

在设计层面,传统的“性别导向”思维已被彻底颠覆,取而代之的是“风格导向”与“功能导向”的新逻辑。设计师的焦点不再局限于如何凸显女性曲线,而是转向如何通过剪裁、面料与廓形,创造出能承载多元个性的服装载体。Oversize西装、直筒工装裤、箱型衬衫等原本带有男装基因的单品,通过解构与重组,成为男女衣橱中共享的风格符号,展现出一种超越性别的美学力量。


▲图源:优衣库官网


2、供应链挑战:“通用版型”与“柔性制造”的双重考验


这一设计转向对供应链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其中最核心的难点在于 “通用版型” 的开发——如何让同一件衣服在不同体型、不同性别的消费者身上都呈现出理想的设计感与舒适度。这要求版师必须具备跨界能力,在女装的柔美曲线与男装的结构空间感中找到精妙的平衡。



与此同时,为响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,小批量、多批次的柔性生产模式逐渐成为主流,这对工厂的快速反应能力与数字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。而在面料层面,为支撑无性别服饰所强调的廓形感与长效品质,供应链也需同步升级,积极引入垂感优良、肌理独特且符合环保标准的新型材料,从源头上赋能产品创新。


3、理念核心:超越“中性”,拥抱“包容性”


值得注意的是,品牌在拥抱无性别趋势时,必须超越字面意义上的理解误区。无性别并非简单的中性色或宽松款,也不是“男装女穿”的粗暴转换。其真正的内核在于包容性——它旨在创造一个不受性别规则束缚的审美空间,让服装回归其本质:成为个人风格与内在态度的真实表达。因此,成功的无性别策略,最终体现在品牌能否通过产品与沟通,传递出“风格属于所有人”的平等理念。



05

真正的无性别,不是男女通穿,而是“无需解释”


无性别趋势绝非短暂潮流,而是一场深刻的社会文化运动在时尚领域的投射。它并非要消灭女性化设计,而是拓宽“女装”的边界,让风格真正成为个人态度的表达。未来的服装市场,或许将不再以性别为界,而是以“人格”为区隔。正如Valentino 2025秀场所启示:服装应成为“第二层皮肤”,而非性别的符号。当每个人都能在服饰中找到“自我的延伸”,才是真正的风格自由——你不需要被定义,你只需要被看见。



LINK FASHION服装展会汇聚国风、时尚设计、小众高精尖等类别的品牌及供应链女装资源,一站式链接趋势、设计、生产与渠道,来迎合女装发展无边界时代的浪潮。


2026年5月13-15日让我们相约上海,这不仅是商贸的盛会,更是一次理念的共振。期待与你见面!


注:本文部分产品内容来源网络,非展会品牌使用,如侵权请联系删除,谢谢!

开展倒计时

0

上海 2026.5.13-15